
阅读 0 讨论 0
今年WSOP主赛中被误解最深的一手牌:周全在泡沫期的超大bluff
德学院官方2017.08.21 发布
作者:Alex Weldon 我之前写过“女鲨鱼” Vanessa Selbst在今年WSOP主赛事第一个级别就惨遭淘汰的那手牌。 相关文章:【辣眼视频】惨案!德扑女王在2017WSOP主赛上A葫芦撞4条! http://www.dzpk.com/video/game/layanshipin/2017/0713/28424.html 除那手牌之外,本次主赛中在社交媒体引起轩然大波的就要属让钱圈泡沫爆裂的那手牌了。现场锦标赛的泡沫期既漫长又痛苦,对WSOP主赛来说尤其如此,因为有非常多的业余玩家只想拖时间,一路弃牌,只求能拿到最小的奖金。 这就导致钱圈泡沫的爆裂通常都是很突然的——不知道哪个可怜虫突然就发现自己的筹码快被盲注耗光了,只好不得已进底池跑马。然而这一次却并非如此,这位来自中国的高额桌玩家的出场方式可谓相当华丽。 关于“女鲨鱼”被淘汰的那手牌,我说过:社交媒体上对这手牌的讨论充分体现了我们在思考锦标赛扑克时的一种悖论。而现在我发现,周全的这个案例体现出:哪怕是很有经验的理性扑克旁观者,也会在评估一种打法时受到偏见的影响——他们对一手牌的评判不是根据牌局本身的优缺点,而是根据打牌的人是谁、何时打的,以及结果如何这些因素来评判。 一个泡沫,两个诈唬 由于泡沫期的牌局同步,当时其实有两个人同时被淘汰出局,且两人出局的原因都是诈唬失败。不过,在决定到底谁光荣地成为泡沫期男孩、谁不那么光荣地拿到明年主赛事免费门票的那场跑马中,周全赢了。这或许也是他诈唬失败的那手牌比Roger Campbel那手牌获得更多关注的主要原因。不过还有一个事实摆在那里——周全是在河牌诈唬的,而且当时的他完全没有摊牌赢率,而Campbel则是在翻牌圈用同花听牌半诈唬。由于Campbel还有机会中听牌赢走底池,所以他的打法从表面上看起来,就没有周全那么强的自毁意味。 周全的诈唬 周全的对手是法国著名牌手Davidi Kitai。当时Kitai在枪口位open到14,000(比最小加注大一点),周全在中间靠前位置3bet,Kitai跟注。 翻牌是彩虹面,有两张10和一张J。两人均过牌(在这种牌面结构下,这也是意料之中)。 转牌:7♥,Kitai领先下注27,000,周全加注到70,000,Kitai跟注。 河牌:K♥,Kitai过牌,底池只有200,000+,周全用剩下的376,000筹码做了一个超大的超池下注。他在诈唬,他的梅花A9可以说在每一条街毛都没中(不算转牌拿到的后门卡顺听牌的话)。不幸的是,Kitai拿着KK,在河牌中了葫芦... 一个连贯的故事 按道理说,当一位玩家用两倍底池的数目诈唬全下,却发现撞上了第二坚果时,他的脸上肯定会挂不住,尤其还是在这场年度最重要的主赛的泡沫期! 但是你要想一想,周全肯定从没指望过能让Kitai弃掉KK,他只是认为Kitai的范围里不会有很多KK罢了。 在评估这手诈唬的优缺点时,我们要问两个很重要的问题:考虑到这手牌到现在为止的走向,你认为玩家比较可靠地能体现出的范围是什么?他又认为对手会有什么样的范围?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加上底池赔率,就能判断出对手是否有足够的跟注次数,来让你的诈唬无利可图。 就这个超池下注而言,周全需要对手在大部分时候弃牌,这样他的诈唬才是有利可图的。考虑到ICM以及还要在泡沫期留下可以操作的筹码量,且对手的筹码还比他多,因此他至少需要对手有75%的弃牌率。但是,这个下注量也是一把双刃剑,它让Kitai得到了很差的赔率:在面对平时半个底池的河牌下注时,玩家只需要有25%的赢率就可以跟注,但在这手牌中,Kitai需要有近40%的赢率才可以。 有人会说,这不是周全第一次在这张桌上独辟蹊径了,所以Kitai肯定知道他玩得并不是很紧。但是你想想,现在是泡沫期,在枪口位3bet开池已经是很强的牌力体现。Kitai或许会推测周全的范围里存在一些半诈唬,但绝大部分肯定都会跟牌面有点联系。到河牌圈时,周全的范围里已经绝大部分都是非常强的超强牌了:顺子、后门同花、AT以及大部分可能的葫芦(所有口袋对的版本,加上JT),甚至还有四条10。 周全在翻牌过牌,在转牌过牌-加注,他讲的这个故事可以说跟上述绝大部分超强牌型都是连贯着的,没有任何逻辑漏洞。那些在翻牌圈已经很强的牌型,现在依然很强,它们肯定是会慢打的。而许多能用河牌的Kh完成的牌型在转牌做半诈唬也都是合情合理的。 同时,周全的超池全下使得他的范围里根本不可能有边缘牌。我们甚至都不敢确定他是否会用顺子或同花做这样的下注,更别说口袋AA或AK了。但反观Kitai范围里的大部分牌型,除了他真正拿着的这手牌,基本上就只有抓诈牌了,而这些牌甚至连周全价值范围里最差的牌都赢不了... 当对手的范围里只有纯诈唬和超强牌,且更多的可能是超强牌时,你是真的很难跟注的,尤其周全的下注还那么大,再加上现在还是泡沫期,诈唬本就是非常冒险的做法,所以综上所述,Kitai如若不是赶巧拿了KK,基本上是不可能接得动周全的全下的。 最后还有一点,Kitai的范围里其实包含了很多像AK和口袋QQ这样的牌——不考虑其他因素的话,这些牌还是很强的。但在周全采用了这样一套打法后,这些牌就真的只能降级为抓诈牌了。 成王败寇 还是那句话,综合了所有因素后,你会发现Kitai是极其不可能跟注的。Kitai要么必须有足够强到领先对手价值范围的牌,要么就必须有强大的读心术。 假如在另一个平行宇宙中,周全的诈唬成功了。可能所有人都会转为称赞周全准确推测出了Kitai的范围,并采用了一套霸气的针对性打法成功逼其弃牌。 但只因这次Kitai拿的是KK,周全诈唬失败,损失了一笔主赛最低奖金。所有人就开始认为:他本可以在翻牌前就弃掉这手牌,结果却输掉了不菲的筹码,白白丢掉了在锦标赛打到更后期的机会,这根本就是在“玩火自焚”,是在“作”... 诚然,当玩家做了一个巨大诈唬,结果却撞上第二坚果,他看起来就会像个傻X,甚至连他自己都会觉得自己傻X,但这并不代表他就真的是傻X。 更为讽刺的是,就在前段时间,我们都一致认为“女鲨鱼”可以弃掉跟Kitai一样强的牌,理由就是她的对手在这种情况下绝对不可能诈唬。但到了周全这里,怎么一切都变了个标准? 我们都知道,新手玩家常犯的一个最重大的错误,就是评估自己的打法时从来都是结果导向而不是概率导向。我们自己在复盘手牌时从来都不会以结果为导向,总会安慰自己说:“我是领先于他的范围的。”,好像只有这样才能从被BB的阴影中释怀。但到了评估别人手牌的时候,特别是在WSOP主赛这么大型的舞台上,有些非常理性的人突然之间也开始以结果为导向来做分析了,这种倾向就会导致他们从结果开始往前倒推... 中国豪客的固有印象 虽然每一个得到了关注度的玩家都或多或少被这种结果导向的评判“强奸”过,但在我看来,当这位被评判的玩家刚好符合一个传统的固有印象时,这种情况就会变得更为普遍和严峻。 比如我以前曾经指出过:人们总认为女性玩家做出的非传统打法都是随性所至,或是她之前刚好跟对手有过交流,就好像承认女玩家有技术很难让人接受。还有,如果一位中年业余玩家做了一个很紧的弃牌,大家就会自然而然地认为他一直都这么紧,从来不会有人问问这到底是不是真的... 周全这样的中国豪客给人留下了在牌桌挥金如土的固有印象。在很多时候,这种推测都是准确的,扑克圈也都喜欢听中国富商的牌桌故事... 10,000美元对周全这样的人来说,也许真的不算什么。能在主赛事泡沫期做出这样打法的人,肯定对风险是保持着中立态度的,甚至可能是追求风险的。因此,周全的个性和财务状况都决定了他会采取这种打法,换做其他人可能根本不会考虑。 然而问题在于,只有爱冒险的人才会采取这种打法。于是就有人得出一个武断的结论,说周全这么打的主要原因是赌博的刺激在作祟。 再者,如果我在转述这手牌时就告诉你,说有一个中国土豪在用全部筹码诈唬,结果撞上第二坚果,成了主赛泡沫。这种描述就会呈现出一个特定的形象,听者就会情不自禁开始想象。一旦你提前在脑海中做出了这样一个预设,就很容易会从这个角度来解析这手牌的一切细节,很难做到客观。 不要错过任何学习的机会 郑重声明,我并不是在说人们对周全打法的评判是一种种族歧视。 过去我曾经解释过,为什么在牌桌上给对手贴标签是可以的,但在离开牌桌之后就不能这么做了。原因就在于,如果你只因为一个标签就草率定义了一名玩家的打法,结果定义错误的话,受伤的就只有你自己。 我觉得这一点适用于该例子中的很多人——他们觉得周全诈唬失败,只是一位赌博成性的人滑稽的自我毁灭,但这种想法其实只会让他们“自食恶果”。 当你看到一手这么充满戏剧性的牌局时,尽量不要带着任何预设来做分析。请忘掉你对这名玩家的了解,也请忘掉这手牌的实际结果。回归最本真的开始,一条街一条街地进行分析,只根据牌局本身的优缺点来评估每种打法,你会发现事情的真相远比你想象中的更加复杂和有趣... 本文属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 0
- 0
- 0
- 0
单挑中途对手掉线,坐收渔翁之利是否可耻?
德学院官方2017.06.12 发布
作者:Barry Carter 正打着比赛,对手突然掉线了,究竟应该等待他重新连接还是第一时间按下“加注”按钮让他扣盲到死? 上周,因一次断网事故,一人轻松将冠军收入囊中,一人错失金手链。 在买入$333的WSOP线上小型Grind赛事中,Mark Scacewater在最后单挑期间不幸掉线,且长时间未能成功重连,最终与金手链擦身,而他的对手Joseph Mitchell却不费吹灰之力将金手链和$122,314冠军奖励收入囊中。 掉线这事儿吧,在线上扑克中并不少见。其实就连Charlie Carrel的SCOOP高级别主赛冠军头衔都是因为中途掉线,然后自己跑去星巴克才打出来的。在打一场锦标赛期间,掉线的确是件让人抓狂的事情。而且如果是在最后单挑时掉线,那你的对手简直就是捡了大便宜,冠军对他而言就成了天上掉馅饼。 但问题是,遇到对手掉线,你究竟应该第一时间将他扣盲至死,还是应该遵循体育精神,先暂停等他重新连接? 没有后备计划,只能自认倒霉 在争论这个问题之前,我必须要承认,如果单挑时遇到对手掉线,我也会厚颜无耻地在第一时间按下“加注”按钮。但是呢,放到真实生活中,我却愿意在现场赛事的决赛桌上与其他选手一起等待晚到的对手。不论出于哪种原因,我的确真切地看到了线上和线下的三观不同。 我之所以认为按下“加注”按钮完全没问题是因为以下两点: 首先,垃圾网速会大大减慢游戏的节奏,让游戏变得非常无聊。就像我根本欣赏不来William Kassouf在现场比赛中叽叽喳喳浪费时间,也欣赏不来某些人每手牌都要等到计时器数到零才行动,只因为他们是在公车上用手机打牌,网速太卡。这些都会让游戏变得异常无聊,所以给那些因渣网速而掉线的人一点惩罚,我觉得完全没有问题,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在下一次玩牌时做好万全准备。 另一个原因就是,在当今这个年代,因没有后备计划而遭遇损失完全不能算是借口,尤其是当你正在打一场非常重要的比赛时。尤其是你还是职业玩家,不做后备计划简直不可原谅。当发现网速开始变渣时,我当即就有三个备用地方可以去,我甚至可以从电脑端换到手机端。如果比赛买入非常可观,那你就更没有理由不给自己预备一个B计划。 这是你的义务 作为一名扑克玩家,你有义务让自己的资金规避不必要的风险,就像你有义务为自己选择好的游戏、在资金能力范围内游戏以及将打牌赚来的钱合理分配一样。 但我还是要说,这毕竟是一场金手链赛事,所以是否应该在发现有选手掉线时暂停一下,至少给掉线的选手多一点时间回归。我不清楚Joseph Mitchell是否在发现对手掉线时提出过这种要求,或者只是一味趁机将对方扣盲到死。可毕竟这场比赛有很多人在看,而且金手链对一名牌手的意义可想而知。以这种“尴尬”甚至“厚脸皮”的方式赢得比赛,会不会过于不耻?不过我还是想说,这种事情更多还是看线上平台的态度,而非选手自己... 在对手掉线时趁机将对方扣盲至死,不论你觉得这种行为是否符合道德伦理,作为一名牌手,你唯一能做的也只有确保自己不陷入这种“绝望”之中。时刻让设备保持联网状态,知道附近哪里有免费WiFi。而如果你是职业打牌的,那么为自己添置一个无线路由也是很必要的投资哦~ 在一场线上比赛中发现对手掉线,你会怎么做呢?快在评论区说出你的看法吧~ (本文内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 0
- 0
- 0
- 0
扑克策略:出现这种情况,你确定只是因为冤家牌?
德学院官方2016.11.06 发布
作者简介:Andrew Brokos作为职业德州扑克的玩家,作家以及教练,在众多大型比赛中成绩显赫,同时他也经常撰写扑克文章将自己的经验之谈融入其中。以下是他分享的一些关于德州扑克技巧的策略文章。 和我一样,我相信大部分扑克玩家都知道冤家牌(cooler)出现在大底池,且两位玩家的打法都没错。当然他们中只有一位可以赢,但是在你看来,输掉底池的那一方并没有犯错误。他的牌足以打这个规模的底池,只是运气不好,撞上了更强的牌。 不过从某种奇怪的方式来看,这个“运气”可以发挥技术的功能。你这样思考一下:当你说“在扑克中更很优秀”时,你想表达什么意思?你怎么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更优秀了?具体来说,当你说你想更优秀或打得更好时,你想做一些不同的事吗? 也许,你的意思是,去学习你现在还无法做到的事情,比如当你被打败时艰难地弃牌,或当你领先时拿额外的价值。换句话说,你想为你和对手重新定义什么是冤家牌。你的意思是,现在有时你感觉有些牌太好了弃不掉,但是如果你更优秀的话,在相同的情况下你能弃牌。你的目标是,面对目前你认为牌太好无法弃牌的情况时,发展自己的纪律性或读牌能力,让自己能够在这些情况下弃牌。为了更好,你想减少对你来说算冤家牌的情况。 或者,你想说你可以从现在只是过牌或跟注的牌得到更多的价值,你想说,存在一些情况是,不论对不对,对手会感觉必须用比你更弱的牌往底池投钱。变得更好的另一个选择是为对手创造新的冤家牌的情况。 你可以用两种方式做到这一点。 一个是简单利用已经存在的机会。你的价值下注有可能过于被动,或者你可能在面对松的对手时,范围扩大得不够。在这些情况下,冤家牌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存在了,因为对手已经更弱的牌愿意打更大的底池 ,你只需要学会充分利用这一点就好了。 另一种方法是创造对手感觉必须支付你的情况。当你扩大下注或加注的范围时,对手必须相应扩大他自己的范围,否则他会因为太频繁弃掉最好的牌而输钱。 这样说有点抽象,下面我们来看个例子。前面位置一位玩家加注,你在大盲位跟注。翻牌为10♥-6♦-3♥,你过牌,他下注,你加注。不论他会跟注还是加注,他应该用什么范围继续呢? 这取决于他如何推测你的打法。如果你是个超级大紧人,没有暗三绝不会在这里过牌-加注,那么他可以弃掉和暗三3一样好的成牌。根据你的加注量,他用听牌跟注也许是正确的打法,但是我们假设他在前面位置加注的范围内没有很多这样的牌。这时你唯一能cooler他的方式是用暗三10对抗他的暗三6。当然,如果你有66,而他有TT的话,结果会是一样的,最终你什么也赢不到。 如果你在像这样的情况下扩大加注范围,可能会发生两种事。 其一,你通过迫使对手弃牌赢很多底池,其二,他聪明地感觉到了你的新策略,相应扩大了他自己的范围。这时他当然不会弃掉33,甚至还有可能继续打高对。 这时,你有更多方式来cooler他了。他不会拿着以前会弃掉的牌跑路了,所以你可以和他进行暗三的对抗或用暗三打败高对。从本质上来说,现在当你在翻牌击中暗三时,你更有可能赢得一个大底池。 当然,你要支付的代价就是,当你加注时没有暗三,而他没有弃牌时,你输掉的钱。如果你的新策略的最终结果是为你们两人都创造了更多冤家牌的情况,那么你除了波动外什么也得不到。你们会更频繁地进行拉锯,但是从长远来看,谁也不会领先。 摆脱这个约束的方法是,你范围底部的赢率要比他的更好。如果他只会拿着暗三和高对继续,那么用更弱的成牌比如AT过牌-加注是没有意义的。如果他弃牌,你的牌是什么都没关系,但是如果他不弃牌,你的顶对对抗高对或暗三时,几乎没有补牌。 不过听牌对抗哪怕很强的范围表现都挺不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你的5♥4♥撞上对手的AA,和他的AA撞上你的暗三3一样,都是冤家牌。关键的区别在于,当你是冤家牌的不利方时,你有48%的赢率,而他是不利方时只有18%的赢率。 在扑克中打得更好,找到新价值的关键在于,迫使对手遇到更多冤家牌,同时,自己尽可能拜托冤家牌或是少输点。因此,你不应该说自己输钱“只是”遇到冤家牌而已。今天的冤家牌对以后的你来说可能只是英雄式弃牌。你越能早点识别这种情况,就能越快成为更优秀的玩家。 - 0
- 0
- 0
- 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