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 0 讨论 0
若从没经历过诈唬失败,那你可能根本不会打牌
德学院官方2021.03.21 发布
内容来源:upswingpoker.com 作者:"Duncan" Palamourdas 编译:中扑网(dzpknews.com) 如果你也属于扑克圈中的芸芸众生,那打牌时你必然会感到痛苦,因为游戏中的有些痛是合理存在并必然会出现的。 这种痛苦的出现一般由坏运气所致,表现形式多样,比如以下几种: □ 赢率很高的情况下全押最后却输了 □ 自己打法完全没问题的情况下却经历一连串坏结果 □ 撞上对手范围里的头部牌型 这个游戏就是会有很多这种完全超出我们意料和控制的痛苦时刻。 有时想要正确判断出自己感受的痛苦是否属于这种时刻还是不容易的,对于一些不喜欢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而归咎于运气的理智型玩家更是如此,但其实我们都清楚,某些时刻发生的坏结果就是运气所致。 我们可以从这些经历中学到的一个教训就是:自己能越快认清这些时刻根本不由人力所控制,我们就能越快接受这种厄运并因此释怀。 人生中的问题/挑战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我们能解决的,另一种是我们无力搞定的。 当碰上问题时,我们要如何决定此刻面临的问题属于哪一种呢?比方说: □ 生意失败,是否该继续投钱? □ 关系出现裂痕,是否有维持下去的意义? □ 旧车又坏了,是否有必要修好?还是干脆不要了? 这些当然是很空泛的问题,对于不同的人而言,答案肯定是不同的,而它们虽然看似与我们讨论的内容无关,但我想要借此表达的是,这个世界肯定是不完美,但某些方面是否能够改进,答案还有待商榷。 不过不管怎么说,当我们尝试去回答问题时,有一点是可以非常明确的:在处理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去解决自己能够改进和控制的部分,而剩下的无法控制的部分,只能随它去了。 事实上,在面对一些问题时,常常令我们疲惫不堪的不是问题本身,而是讨论问题属于哪一类的过程在消耗着我们大部分精力。 ♦痛苦原则♦ 扑克这项游戏也不例外,不管我们面对的是何种问题/挑战,大家要考虑的应该是:如果还有得选,自己是否会做不一样的处理? 究竟该如何处理,答案听起来会很讨打,那就是:该怎么做还是得视情况而定! 虽然上述问题我回答得模棱两可(因为我不能假装自己有能力教大家如何区分一条路到底怎么走会找到出口,怎么走会遇上死胡同),但有一点我能肯定的是,就扑克这个游戏而言,在判断自己是否走对路时,我们可以这样去判断: 打牌时,如果你感到痛苦的次数不够频繁,那你打牌的方式很可能是不对的(如果不是这个原因,那只能说明你的心智非常强大)。 这就是我所说的“痛苦原则”,最典型的两种表现形式为: □ 如果你的诈唬从未被抓过,那说明你诈唬的频率不够 □ 如果你价值下注后从未输过,那说明你薄价值下注的频率不够 支撑这两个结论的理由是:扑克是一种在信息不完全透明情况下的博弈,如果我们想要从中获利,那偶尔的损失就是不可避免且必要的。比方说,如果我们通过成功的诈唬赢了2X,因为失败的诈唬仅输掉X,那么诈唬这种策略就是值得做的,虽然偶尔会诈唬失败,可总的来说这种策略是有利可图的。 上述这段话的关键词在于必要二字。 在游戏中经历输钱的“痛苦”是我们想要获得长期盈利的关键。如果不诈唬,我们不可能赚到本不该赚到的钱,而如果想要诈唬,那根本不可能做到不经历偶尔的诈唬失败。这里所说的偶尔诈唬失败就是我们不可控制和解决的问题,至于价值下注那一点也一样。 ♦“痛苦原则”的高额桌实例♦ 很多人应该已经知道这个概念,但其中一些人可能会质疑所谓“必要的痛苦”,觉得它没有意义。 有异议是可以理解的,所以下面我们通过一手出自高额桌游戏的非典型牌局来让大家做进一步理解。 Daniel Negreanu和Doug Polk的单挑结束后,Polk本人就对这场单挑做了分析,并对Daniel的表现做了非常深度的解析。 对于Daniel打法的分析,Polk有一点评价得很在理,他说:在单挑的某个阶段,Daniel大概在连着2000手牌中都没有打到全下,这意味着他打得不够激进,而整体收益则会因此受影响。 这种做法听起来熟悉吗?看来连Daniel这样的一流玩家都免不了会忌惮“必要的痛苦”,不管这种忌惮是有意还是无意的,总之Daniel肯定是主动“做了些什么”来避开游戏中的波动。 不幸的是,这种忌惮没给Daniel带来什么好果子,倘若面对的是比较弱的对手,这种做法或许可行,但无限德扑单挑并不是一种玩“小球派”或减少行动或控制码量就能征服的游戏形式,尤其在面对一位像Polk这样顶级的单挑玩家时,为减少“必要的痛苦”而打得畏手畏脚是行不通的。 唯一可行的做法就是越平衡越好,但这不仅限于在不同情况中运用不同打法,同时还要下各种数量的注,并且用较高的频率下注,包括用诈唬牌、价值牌、以及两者之间的牌型做超池下注或全下。若做不到这样,所受的痛苦将会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举高额桌实例的寓意♦ 为了让想要传达的观点简明扼要,关于Polk和Daniel单挑的细节虽说简化了,但主旨是不变的,那就是:不管在生活中还是牌桌上,有些“痛苦”都是免不了的,不管我们做什么,都不可能避开它们。 面对这种必经的痛苦,我们要么坦然接受这种痛苦带来的相对较小的不适,要么为避开这种痛苦而陷入更大的不适中。 当然,说的总比做的容易,但不管怎么说,在我们做出最终选择前,先理清一些东西总是有必要的,因为这样的话我们至少能用一种更理性的思维去行事。 - 0
- 0
- 0
- 0
经历诸多非议和失败 这家无抽水的扑克室终于上线
德学院官方2018.11.12 发布
内容来源:toptenpokersites.com 编译:中扑网 这么多年,经历了诸多非议和多次失败后,美国俄克拉荷马部落终于推出了他们完全无抽水的线上扑克室。 打牌的人都知道抽水是什么,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扑克室,他们抽的这些“水”其实就好比各大证券公司收的所谓手续费,对于那些财力不是那么雄厚的玩家而言,“这些水”有时候会成为玩牌时一笔不小的支出,而俄克拉荷马部落决定不与其他扑克室狼狈为奸,他们希望推出不抽水的扑克室,让玩家有更好的游戏体验,从而改变线上扑克目前的现状。 这个名为“Grey Snow Poker”(灰雪扑克)的扑克室经过数月的beta测试后,终于在上周上线,不过这家扑克室是在曼岛注册的牌照,目前只对加拿大、德国和俄罗斯这些“灰色市场”的玩家开放。 不过扑克室并非完全不收费,玩家登录扑克室选择在牌桌落座后,扑克室会抽取玩家买入费的3%作为“服务费”,而不是像其他线上扑克室那样,对玩家玩的每一个底池进行抽水。 比方说,两个玩家在这家扑克室玩单挑,如果他们每人买入的是100刀,那扑克室对两人收取的服务费总共是6刀,收了这笔钱后,不管两人在扑克室玩多久,平台将不会再对玩家进行收费。 该平台的行政董事George McIntosh(曾任Amaya执行官)说:“因为我们的扑克室不抽水,所以单挑的两位玩家他们就算玩了数小时,两人的总筹码量依旧是不会变的,不会像在其他扑克室那样,由于抽水的存在,他们的总筹码量其实是在不断缩水的。” 俄克拉荷马部落推出无抽水扑克室的目的就是为了留住娱乐型玩家,为了给玩家提供更好的服务,让自己与其他扑克室区别开来。 这个部落在俄克拉荷马州拥有两家实体娱乐场,而这不是他们第一次打入线上扑克市场,他们曾联手该州际其他两个部落向环球娱乐集团(UEG)投资940多万美元推出PokerTribe.com,但经过长时间的诉讼和其他原因,这个计划最终夭折。 原本PokerTribe是打算既提供常规桌又虚拟币游戏,可由于URG一方没法实现他们在签订合作协议时承诺的帮助部落向全球市场推出常规桌游戏,因此几大部落向法院提起诉讼,控告UEG的创始人 Fereidoun Khalilian,这位创始人曾因电信诈骗而被联邦商务委员会处以420万的罚款。 Khalilian称几大部落对他提起诉讼不过是为了想要退出合作,而法院最终驳回了几大部落的诉讼请求。 PokerTribe.com上线后,虽然他们可以提供虚拟币游戏,但却一直未能退出常规桌,因此这家扑克室最终退出了市场。 这一次,经过数年努力,俄克拉荷马部落终于以灰雪扑克室这个品牌成功进军国际扑克市场。 至于这个扑克室是否真能如他们所愿威胁到传统线上扑克室的生意,这得交由时间去验证了。 - 0
- 0
- 0
- 0
主赛Day1早期用J8o连诈三条街失败出局 Vanessa Selbst又被喷了~~
德学院官方2018.07.08 发布
主赛Day1就因为连着三条街的诈唬而把自己搞出局,这种事情听着是不是像那种业余玩家才会做的事,听起来是不是不像一个经验老道锦标赛收入几百万的pro会做的事?可事实上,曾经的职业牌手Vanessa Selbst在这次主赛Day1第五个盲注级别的时候,就是以这种方式出局的...... Vanessa三条街诈唬失败出局后,推特立马有群众跳出来毫不留情地吐槽她的这种出局方式,比如这位叫Johnny Martins的网友就发推说:“哎呀妈呀!真是笑尿了啊!Selbst居然又是以这种奇葩的方式出局了~~” 另一位叫“wretchy”的网友也是秒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大家伙儿赶紧来谢谢@Vanessa Selbst呀,她真是来主赛做慈善滴呀!捐了10k买入后就回去过她有钱人的生活了。” “Tyler”这位网友接着“wretchy”的话头说:“我觉得我可以把‘牌打得比Vanessa Selbst好’这个标签加到我的推特简介上了。” 被这几位群起而笑之的出局方式究竟是怎么样的呢?且看PokerNews在直播中的报道: 休息前的最后一手牌,盲注250-500,前注75,弃牌到CO位选手,他开局加注到1200,Vanessa Selbst在小盲位反加到3800,大盲位的Ryan Hohner选择4-bet到8000,只有Selbst跟注,两人单挑进翻牌。 翻牌Q♥7♦2♠,Selbst过牌,Hohner下注5000,Selbst过牌-加注到16,700,Hohner跟注。 转牌4♣,Selbst全下46,900,Hohner跟注。 Selbst亮出J♦8♥,她的牌力只是一手J嗨,Hohner拿的是A♣Q♣,Selbst的牌已经听死了。河牌6♠,Selbst出局。 如果是一位业余玩家在一场1万刀买入的比赛中,筹码如此深的情况下用这种三条街诈唬的方式把自己搞出局,这似乎不是那么难以理解,可这件事发生在锦标赛收入近1200万刀的前扑克之星职业队员Vanessa Selbst身上,这似乎就...... Selbst是一名法学专业毕业生,她平时没事不会随便攻击圈内的人,可如果有人冒犯了她,学法的她是不会忍气吞声的,所以看到推特的一些言论后,她回复说:“WOW!真是好搞笑!扑克圈里居然有那么多像@wretchy这样的奇葩键盘侠,什么叫回去过我的有钱人生活?你这是一种侮辱吧?难道你不清楚我的钱都是靠打牌挣来的吗?其实你也可以像我这么有钱,如果你可以把耍嘴炮的功夫花在提高自己的牌技上,未来某一天你或许也可以过过有钱人的生活。”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不认同Selbst的打法,虽说一些“水平一般的玩家”嘲笑她的做法,但不少人还是很支持她这种策略的,比如Jared Jaffee就在推特说:“事实上,那个家伙在这手牌的处理比@Vanessa Selbst差多了......你们好好想想,他的牌可以打败的牌能有哪些?如果没人会像Vanessa那样诈唬,那你们觉得AQ在这里还能领先哪些牌?Vanessa,我是站在你这边的!” 作为远在大洋彼岸的我们,看到Vanessa Selbst这么处理这手牌后,大家又是一种怎样的看法呢?欢迎留言分享您的高见~ - 0
- 0
- 0
- 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