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 0 讨论 0
你以为的最佳打法,有时却并非最佳:不懂实时赢率,一切都白搭
德学院官方2021.02.20 发布
Poker Stove和Pro Poker Tools这种赢率计算器是非常方便的工具,能帮你打完牌之后分析打法。但是,如果你理解这些数据从何而来以及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你就会明白其实它们的用处是非常有限的。例如,为什么在对抗超对时,你拿着顶对顶跟张时的赢率会比拿着口袋对时高那么多?为什么大听牌在转牌没中后赢率会跌那么多? 一款赢率计算器能告诉你该怎么打一手牌,但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分析和从中学习,那么它未必能帮你在牌桌上做出实时的决策,也无法帮你面对将来可能出现的困难决策。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手学生发给我的牌。这手牌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多人底池。在分析不同玩家的范围和每一个范围对主人公赢率的影响后,我发现那套看似“明显”最好的打法其实并非最好。随着我的分析,你会发现,虽然我会用赢率计算器做一些证明,但我每次都还会用逻辑进行推理,从而将其应用到实时的牌局中去。重点是,我并不是在纸上谈兵:我们要思考的是你在桌上可以并应该去执行的赢率和范围。 牌例 这手牌发现在六人桌无限注德州扑克,盲注$2/$4。一位技术不赖的玩家在UTG位开局加注一个底池——$14。紧接着一位技术更好的玩家跟注,一人弃牌,然后我们的主人公在CO位用A♥T♥跟注。按钮位和小盲位都弃牌,大盲位一名相当鱼的玩家跟注。 四人底池,翻牌7♥-3♠-6♥。大盲位玩家面前只有$200筹码了,他在$58的底池中领先下注$28。翻牌前最初的加注者弃牌,那位技术相当好的玩家还有大约$800筹码,他跟注。主人公的筹码比两位对手都多,他想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我更偏向于加注还是跟注。 先说明,在实际情景中,我的学生加注了。他判断大盲位几乎肯定有对子,是不会弃牌的。然而,大盲位是短筹码,底池有很多死钱,主人公手里有两张高牌带同花听牌,就算没有对子也有大约50%的赢率。加注几乎肯定能有效地逼迫第二位筹码更深的对手弃牌,让主人公跟大盲位形成单挑抛硬币,抢夺底池内数量可观的死钱。 赢率分析 虽然这个推理我表示赞成,但个人认为如果主人公并不认为自己对大盲位有很高的弃牌赢率的话,加注其实并非最好的打法。我们先跟随他的假设来看,大盲位有一对且不会弃牌,其他的对手会对加注弃牌,主人公有15张明补牌(9张红心和6张非红心的A或10),因此当主人公跟87、不带听牌的一对全下时,他有52.5%的赢率。考虑到我们对主人公的假设是比较宽容的(如果对手是A7而不是87时,对手会占有微弱的优势),我认为把他对大盲位的赢率四舍五入为50%是比较合理的。 这意味着当他面对大盲位投入剩下$200筹码时,主人公是不赢也不输的。他的利润来源于那50%的胜算里底池已经有的$86死钱($58来自翻牌前的动作+$28来自第二位对手在翻牌的弃牌)。这个死钱已经在池中,我们假设大盲位不会弃牌,所以此时加注只有在能让第三位对手弃牌从而增加自己胜算的情况下,才能提高主人公的赢率。 因此,我们必须考虑第三位玩家,以及他在现在和将来的几条街会如何影响主人公的赢率。在我看来,这位玩家可能有三种牌型:听牌、一对和超强牌(两对、暗三、顺子)。 如果这位对手是超强牌,那么主人公能迫使他弃牌当然赚大了,但很可惜,他是不可能弃牌的。当他拿着范围内的超强牌时,我们最好还是跟注,不要加注,以防这位玩家反加,迫使我们弃掉非常不错的坚果听牌。 有趣的是,如果这位对手拿着一对,他对我们的赢率几乎没有影响。我们假设大盲位拿着87,那么中间位置这位玩家用65留在底池只会让我们的赢率减少大约3.5%而已。这是因为除非对手的跟张压制了主人公对子的补牌(比如,对手拿着T7或A6这种牌,减少了我们的补牌),那么他几乎影响不到这手牌的结果。主人公要么是中牌打败两名对手,要么是牌力没有提升,这时不论第三位玩家在不在底池中,都没什么影响,因为他本来就是会输给大盲位的。 诚然,赢率还是赢率,在同等条件下,我们更希望中间位置的玩家弃牌而不是给他看一张免费牌。不过,鉴于上面提到的风险,这个好处就太小了,根本不足以让我们加注。 第三位玩家在自己有听牌时对主人公赢率的影响最大。我们假设他的牌是98,拿到两头顺听牌,此时我们的赢率会下降7.5%。考虑到底池已经在变大,所以这个代价还真不小。但是,这些听牌让主人公得到了最好的潜在赔率。如果对手有98,而后转牌发出T♥或7♥的话,主人公就有机会赢一个巨大的底池。而如果对手有更小的红心听牌,那在剩余7张没被发出的红心中几乎肯定有一张能让对手输光筹码。所以虽然让这些听牌看免费牌偶尔会让主人公输掉底池,但至少也让他有足够的机会设下陷阱,赢一个更大的底池。因此总的来说,我认为主人公把第三位玩家留在底池会比加注迫使他弃牌更有收获。 另一种考虑 我想说说加注的另一个理由。这个理由更多涉及到的是大盲位玩家而非第三位玩家。理由是,加注能让主人公更好打,在翻牌全下的话,就确保了一定会看到转牌和河牌。 这个例子说明了更容易的未必是更好的。我们假设两位在翻牌全下后赢牌的机会是五五开。问题是,如果两人在翻牌没有全下的话,其中是否有人有机会在后面的街用打法秒杀另一人呢? 我想说的是,在这种情况下,情况其实是对主人公有利的:他技术更好,有位置,且有听牌。当然,如果转牌是无用牌,对手超额全下,主人公就必须对坚果牌弃掉听牌,这的确挺让人心塞。但是,与在翻牌就全下相比,这种情况对主人公来说仍然有优势。看到转牌没中然后有机会弃牌肯定比在翻牌全下,然后发现转牌没中好多了吧。 如果对手在转牌下注一个底池或更小,主人公能得到合适的跟注赔率,从而看到河牌。当他在河牌中牌时,就能投入最后的筹码,当他没中牌时,就可以弃牌,这同样比在翻牌就全下来抛硬币有利的多。 对手是否能在转牌和河牌同样善用信息呢?如果他有纪律性的话(其实他可能并没有,毕竟我学生描述他是一条鱼),他有可能会对红心转牌过牌-弃牌。不过当转牌是T或A时,他就不太容易走掉了。这就是持有听牌的好处:主人公知道哪些牌是他的补牌,而对手即使知道主人公有某种听牌,也对一些转牌是否击中了对手的牌毫不知情。 结语 主人公的牌非常强,单单就这一个理由就让人很想加注。但是当我们看到主人公大量的赢率是从何而来时,就会发现跟注其实更为有利。你要意识到一件重要的事,加注通常会导致你跟大盲位在一个死钱很多的底池进入单挑抛硬币。 因此,这里的关键是分析第三位玩家对主人公的赢率有什么影响,以及我们到底应该翻牌加注把他赶跑还是继续把他留到转牌。由于主人公的听牌几乎总能击败中等位置玩家的对子,而且由于主人公只有在没击中任何补牌的情况下才会输给大盲位,那么让第三位玩家弃掉对子也并没有什么好处。 当第三位玩家有听牌时,主人公让他再多看一张牌就能得到非常可观的潜在赔率。当对手有超强牌时,加注显然是大错。在不使用赢率计算器或做任何计算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这时跟注比加注更好。 结果 对于好奇的读者们,我公布一下事实结果。我的学生选择加注到$48。正如我们所料,大盲位全下,中间位置玩家也跟注。现在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主人公也要选择跟注了。转牌是2♦,中间位置玩家全下大约底池大小的筹码,主人公弃牌。河牌是7♦,中间位置玩家亮出43s,他在翻牌击中顺子,击败了大盲位的87s。 - 0
- 0
- 0
- 0
一直信奉的马脚论,可能不是你所认为的那样
德学院官方2020.06.28 发布
《卫星赛策略》作者Dara O’Kearney近日在pokerstrategy.com分享了一篇关于线下马脚的文章,他认为认知偏见会影响我们在线下扑克中识别肢体马脚的能力,而这种影响具体是怎么样的,以下为文章全文: △《卫星赛策略》作者Dara O’Kearney 我是玩线上扑克起家的,当我开始转战线下扑克的时候,因为意识到自己对肢体马脚这方面信息的整个领域都缺乏专业知识,所以我会跟一位自称是这方面行家的线下职牌梳理我在线下打过的一些牌局。 以下是我最初跟他讨论这方面内容的一次对话: “我用A4s开局,BTN位3-bet,他有筹码优势,所以我认为他3-bet的范围很松,于是我选了全下。” “然后?” “然后他立马弃牌了。” “你之前有从中察觉到什么肢体马脚吗?” “他下注时扔筹码进底池的动作很夸张,但我不确定该作何解读...” “这就是马脚!典型的强即是弱!因为他的牌力弱,所以他才努力表现出一副很强的样子。相比你们线上玩家经常关注的什么筹码量啊之类的信息,肢体马脚在线下扑克比那些信息要重要得多。” 然后,下面是我们关于这个内容的最后一次讨论: “你怎么被淘汰的?” “河牌我中了两对,之前见他在河牌面对阻隔式下注时做过全下,所以我下了一个小注。” “然后?” “他全下了,他在河牌中了后门顺,我完全没想过他拿的是顺子,因为他翻牌其实是用垃圾牌下注,转牌变成听牌后他却选择过牌。” “你之前有从中察觉到什么肢体马脚吗?” “扔筹码进底池的动作很夸张。” “这就是马脚!典型的牌力马脚!他故意套路你,想让你选跟注!这种情况一般表示他拿了坚果牌!相比你们线上玩家经常关注的什么后门听牌啊赢率啊之类的信息,肢体马脚在线下扑克比那些信息要重要得多。” 相同的马脚(动作夸张地扔筹码入池)却被解读出两种完全不同的信息,从结果来看,两种解读似乎都是正确的,但就是从那一刻开始我才意识到,这位行家跟其他许多声称自己很会读牌的线下玩家一样,他们其实没有自己吹嘘的那么厉害,他们之所以有这种行为不过是人脑所受的基本认知偏见所导致的。 紧张和兴奋可以是同一种表现 △这个动作透露的牌力是弱是强?或许两者皆有 说了那么多,目的不是为了“证明”线下马脚论纯属胡说,只是想要提醒大家:马脚所透露的信息并非单一绝对的,同一种马脚所代表的信息甚至有可能是完全相反的两种意义,所以当我们获得一种马脚时,重点是如何辨别其中的关联,比方说看到某位对手喜欢在下注时做出挥掷筹码的动作,除非你从过去的交手中得出确切的结论,很肯定他的这一举动跟牌力强或牌力弱有关联,不然你识别到的这个所谓马脚就是一种无用的信息。 有些人因为紧张,所以诈唬的时候会发抖,可另一些人却只有在拿到大牌时因为兴奋而发抖,据研究表明,紧张和兴奋令我们身体做出的反应其实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很容易混淆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将这种反应解读成相反的信息。 另一些玩家在诈唬的时候,为了起到震慑对手的作用,他们会选择死盯着对手来看,可另一些玩家却会在拿到坚果牌时,为了引诱你跟注而盯着你看;同理可用在下注量这个马脚上,有些不太会打的玩家在拿到强牌时喜欢通过下小注来引诱你跟注,在拿到烂牌时下大注来逼你弃牌,可另一些玩家却做着相反的事情,在不确定是否能赢下底池时,为了不浪费太多筹码,他们诈唬时喜欢下小注,但在用大牌打价值时因为想要赢到更多筹码,所以他们往往会下很大的注。 这就是为什么优秀的牌手会努力不让自己的策略被一眼看穿,然后会练就一种大家经常听到的“平衡打法”,就拿下注量来说,当使用同一种下注量时,他们有时是用诈唬牌去下注,有时却用价值牌这么做。 线下扑克样本量太小 即便你认为自己已经找出了一种马脚(肢体或下注量)和对手牌力之间的关联,在使用这个信息时还是要谨慎些,因为我们在线下扑克中所获得的样本量是在太小,所以不要因为看到某个对手连着两三次在拿着弱牌时做出同一种表现后,就断定他之后再有这种表现时,代表的就是他拿了弱牌。事实上,一些经验老道的玩家常常会套路对手,他们会故意做出一些举动让对手相信这是他们的一个马脚,然后利用这个烟雾弹来从对手身上谋利。 有一次打比赛,在第一休息碰上了David Lappin(爱尔兰职牌),他说自己发现老派玩家George McKeever身上的一个下注量马脚,他认为McKeever在拿弱牌或诈唬时总爱下小注,但拿强牌时会下大注,这是老派玩家身上很常见的一种做法,只是我听到David这么说时,对这个结论有些存疑,毕竟像McKeever这样有经验且成绩那么好的玩家,他不可能这么容易被看透。 果不其然,当第二次休息时,我找上David问他打得怎么样,他说: “输了一个大底池给McKeever。” “怎么输的?” “翻前他open了一个小注,我感觉他的牌力不强,于是在大盲位跟注,翻牌我什么都没中,但McKeever再次下了小注,于是我决定采取漂浮打法,转牌河牌他还是下得很小,因为感觉他没什么牌,于是我在河牌过牌之后加了一个大注。” “然后?” “他全下了。” “所以说你之前得出的那个下注量马脚,其实并没你想的那么可靠吧。” “是的,McKeever在收下底池的时候,因为看到我有些愣,他狡黠地冲我笑了笑说:‘小子,你是不是信了我那个下注量的马脚?’” 最后,附赠拿着强牌&弱牌时常见的10种表现: 一)强牌对应表现 ♦双手颤抖(这很难装) ♦不停说话 ♦双唇放松 ♦大大的笑容 ♦眼神停在翻牌的时间较长,随后飞速偷瞄对手一眼 ♦突然对牌局变得更专心起来 ♦突然靠回椅背,下注或跟注时动作更放松 ♦慢慢将筹码放入底池中,或是用一种小心翼翼地方式放入 ♦不耐烦,由此可见他们很希望下注 ♦眼睛大睁,眨眼频率变少 虽说很多专家建议你盯着对手的眼睛看,但也别忘了留意他们的双手,一般来说,一只颤抖的手往往意味着手的主人拿了强牌,当然啦,这个主人如果平时就是个手抖的人,那情况就另说了。 二)弱牌对应表现 ♦屏住呼吸,身体一动不动 ♦说话声音更高,语速更慢或说话时显得不自然 ♦动作很大地往底池推入筹码 ♦死盯着你看(上面提过,强其实是弱) ♦翻牌后有意识地查看底牌 ♦对自己底牌的照看很随意 ♦嘟嘴或舔嘴唇 ♦很明显地用嘴呼吸 ♦有意识地遮住自己的嘴巴 ♦眨眼速度更快 - 0
- 0
- 0
- 0
打牌老是输?其实你没自己以为的那么衰
德学院官方2020.06.04 发布
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平时从牌友(即便牌打得好的那拨)口中最常听到的抱怨就是:“我好衰!” 几乎每个人都说自己运气不佳,可我们又怎么可能全部人都运气不佳呢?毕竟当一拨人运气不佳时,另一拨人的运气肯定是佳的不是吗?可即使某些人的运气是最差的,他也不可能真的会太背,因为根据“大数定律”这个原则来看,我们玩牌的数量越多,我们的运气就会越接近“平均值”。 那么,大家会有这种想法,究竟是哪出了问题? 今天我们就来分析几个让很多玩家经常感觉自己运气特别背的原因。 选择性记忆影响 对刚入行的人来说,我们一般会忘掉那些运气偏向的牌局,只记住了自己运气不佳的牌局,这就是俗称的“选择性记忆偏见”,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失去的痛感往往比获得的愉悦感要强很多。 比方说,一个中产阶级如果失去了手里的一切,那种打击和痛楚要大于自己的资产翻倍所带来的快乐。 人类是在进化过程中养成了这种记忆偏见,我们往往会优先考虑那些关乎生存的事情,而不会优先记忆那些跟成长或进步相关的经历。 职业锦标赛选手对此应该是深有体会的,我们用“一颗筹码一条命”的典故和ICM(独立筹码模型)来说明大家就能理解了。 站在ICM的角度去看,当我们在打比赛的时候,每一颗新增的筹码都比之前所获的筹码价值低,只要“活着”就一切皆有可能,这是由于锦标赛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因此在比赛中,“活着”要比“获得筹码”这件事给人更深的印象,于是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锦标赛玩家的选择性记忆常常是跟淘汰的经历有关。 每一次输牌都是一次爆冷 第二点跟进化无关,主要是因为我们自己没办法消化随机性带来的影响。老实说,即便我们在一手牌中的赢率极高,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一定会赢下这个底池,不代表我们赢下底池是天命所归,我们是极有可能赢下这手牌,可也只是极有可能而已,不是必然会赢。 最经典的一种情况就是翻牌前AA和KK打光了,比方说Alice拿了A♣A♦,Bob拿了K♠K♥,翻前两人就打完手里的100bb,你们觉得谁是理所当然应该赢的?如果你的答案是Alice,那我劝你再想想。 因为就算是Alice赢了,那也是她走运的结果。毕竟按照概率学来说,她只有82%的几率可以赢,也就是说她“命里注定”能从底池拿到的份额只有82%,可当Alice确实赢下底池后,她拿到的却是底池里100%的筹码,这说明每次她在这种情况中赢下底池,有18%的因素都是因为“运气”的帮忙,那么当她在这种情况中输掉底池后,她不过是碰上了82%的“坏运气”。 因此,站在Alice的角度,她赢的频率要比输的频率高,赢的次数大概是输的4.55倍,那么Alice每次输,这并不是说她的运气差,她只是把自己之前从底池中赢到的那份不是她“应得”的筹码还回去而已,同理,当Bob在劣势下赢了底池时,他不过是拿回自己之前“本不该”输掉的那些筹码而已。 四舍五入到100% 大家觉得自己特别背的第三个原因是,认为现实往往比我们期望的要差很多,而存在这种误解不是因为坏运气,而是由于我们对于“不太可能”这个词真实含义的错误认知。 首先“不太可能”不代表“完全不可能”,只要发生的次数足够多,“不太可能”出现的这个结果最终还是会出现的。事实上所有职业牌手在其职业生涯都会经历那种所谓“绝处逢生”的情况,可即便这是一个事实,当我们真正经历这种罕见的情况时,我们依旧会难以接受。 为了让大家理解得更透彻,我们就来大略计算一下一些罕见情况发生的概率。 先来说一个翻牌圈明三条vs顺子听牌的情况,Alice拿的是明三条,她跟拿着顺子听牌的Bob提议开两次牌,就是分别发两次转牌和河牌,每次赢的人能拿到半个底池。 在这种情况中,Alice每次的赢率都是接近70%,输率是30%,这个概率不仅比大多数玩家认为的要高,而两手牌加起来的话,其概率也有0.3×0.3=0.09,接近10次中会出现1次,尽管这个概率很低,但完全算不上0%。 其实这个概率跟我们在翻牌圈拿着超对vs较差超对的情况,可很多人却自动在脑子将这个概率四舍五入,把90%(有时甚至70%或55%)看成是100%! 总之,就Alice的情况而言,即便她的优势很大,可她还是有输的可能,不管这个可能性有多低,但只要发生的次数足够多,这个结果总会出现。 我们的“运气”受对手的水平影响 有一点大家可能想不到的是,对手越强,我们的赢率往往会越低,这里所指的情况是双方已经打到全下时,对手越强,我们领先的几率就越低。 就拿Alice中了明三的例子来说,假如两人在翻牌就打到全下,若是Bob的水平比较差,那么Bob的牌赢率不高的可能性就更大,但如果Bob的水平很强,那他拿着烂牌的几率就不大了,Bob不仅很有可能拿着比Alice强的牌,同时就算他的牌力目前不比Alice的强,可Bob愿意用来打到全下的牌型必定会有更多补牌,补牌多的时候Bob的赢率就更大了,因此即使他现在是落后的,可他反超的几率却比水平差的Bob更高。 这种情况下,Alice对于“运气”的看法就会有偏差,若是她一再在这种情况中输牌,久而久而她就会觉得自己是因为运气太背所致,而不会想到她其实不过是一直碰到了比她强的对手,因此碰上了比她强的范围而已。 “坏”运气存在的意义 在很多人眼里,运气这个成分可能是游戏中最令我们无奈的事情,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没人愿意经历那种明明自己占了很大上风,可最后却被对手碰上奇迹反超的情况。 然而,也正是因为运气成分的帮忙,我们才得以有机会在这个游戏中赚到钱,毕竟那些牌技比我们差的玩家,若不是有可以靠运气打赢我们的机会,那他们又怎么会选择跟我们交手呢? 因此,别再敌视“坏运气”了,我们其实该感谢它才对! 若是感觉自己最近老是输的话,那出现以下这6种情况时,大家最好暂时就先别再上桌了! 情况1:极其疲惫的状态,当我们处在疲惫状态时,不管是注意力判断力还是决策力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若是很累的情况,那就赶紧离桌吧! 情况2:下风期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就算你碰上了很菜的对手,可如果你连对手都很菜时还能一直输一直输,那你最好趁没输光之前赶紧收手,因为长时间的亏损会影响我们的形象、自信以及发挥,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情况3:极其生气的状态,当我们很生气时,我们的判断力就会受牵连,注意力受影响,这时候就容易做出不明智的决定,若是处在上头的心理状态下,离桌是最好的选择。 情况4:破产。当你已经把扑克账户里的资金都输完之后,这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而且破产后心里压力会变大,一旦压力过重就会影响我们在桌上的决策,因此破产后请尽快离桌吧! 情况5:生病。如果你处在生病状态,一定不要上桌,这时候是你免疫系统防御性最低的时候,若是上桌碰到某对手也生病了,天知道你会交叉感染到什么其他病种,就算你不会感染其他疾病,但为了其他玩家的健康,你还是赶紧下桌吧! 情况6:牌桌环境不佳时,这种情况指的是扑克室抽水太高,对手都很难缠,或是桌上刚好有你很讨厌的玩家时,出现这种情况的话,如果心里很排斥,那为什么还要勉强自己上桌呢? - 0
- 0
- 0
- 0
Andrew Brokos教你打扑克:你所认为的安全打法其实都不安全
德学院官方2018.05.16 发布
有时过牌或弃牌并不是安全的打法。 在生活中,我是大紧人。有人甚至可能会说我是小气鬼。我只喝餐馆的自来水。我从不去夜店或流行酒吧。当扑克锦标赛在很昂贵的娱乐场度假村举行时,我会自带很多食物。 尽管我的时间都泡在娱乐场,但我这辈子从没碰过里面的游戏:骰子、二十一点、轮盘赌当然还有老虎机。我从没买过彩票。当我打扑克时,我会努力寻找任何优势,所以为什么我会在娱乐场游戏中白送自己2%或3%的盈利呢? 但是在扑克桌上,我有能力做任何事。如果我认为翻牌没人有暗三的话,我会对四个人过牌-加注。如果我认为我能在河牌让你弃掉暗三的话,我会两次在底池诈唬。在我第一次参加WSOP主赛事时,当时$10,000的买入金相当于我四分之一的净资本。在第一个级别,我就(正确地)用K高牌在河牌跟注了15%的筹码。 我是如何把我在扑克中看似冒险的打法与我在生活其他方面对待钱的方式进行协调的呢?我的哲学其实非常一致:我讨厌让钱从指间溜走,这正是当我在扑克桌上错过正期望值时会发生的事。 这就是为什么当我听到有人说过牌或弃牌是“安全打法”时,我会发怒。这个安全指的是它们不会让你往底池再投钱了,但你在底池的赢率怎么办? 我理解这个逻辑的诱惑性,而且我确定自己也曾问心有愧。你们的筹码是真金白银摆在面前的,而底池赢率则是在不确定的可能性下以各种可能的结果分布。但是,这也是真的,也值钱,而且最重要的是,它已经属于你了。 每当你拿到一手牌时,你就有获胜的机会,因此在底池中有一些赢率。和你买房子交房贷一样,你在底池的赢率也是有价值的。弃牌不是毫无代价的,你要付出自己的赢率。失去赢率正和你跟注最后输掉底池失去筹码一样昂贵。 和房子不一样的是,你需要往底池进行进一步投资才能兑现你的赢率。通常这代表代价太高了,这种情况下弃牌确实是最安全的打法。 其他时候,对手会给你机会诈唬他们,这就像用特价买下他们的赢率。拒绝这些机会就等于拒绝用$1买$2的交易。事实上,这更像是拒绝了一个抛硬币的机会,输掉你要支付$1,但赢得话可以得到$2。投入是有风险的,但只要正确管理资金,这就是好的投资,拒绝就等于拒绝免费的钱。 想想当你弃牌后对手亮出诈唬时你的感受吧。这种发自肺腑的沮丧应该来自于你很清楚自己输掉了什么,而且知道原本可以很轻松赢到的。 当你在河牌过牌,却在摊牌时发现对手的牌原本还会支付一个下注。这时你也许会有相同的感受。你发现自己原本可以赢更多钱,而且你知道你没赢到,这让人很痛苦。 当我的对手在摊牌时获胜,但我发现他原本会对进一步的压力弃牌时,我会有相同的感觉。如果我施加压力的话,会花费更多筹码,但因为没施加压力,我从功能上失去了这些筹码。我让钱从指缝中溜走了。我讨厌这样! 我写这篇文章的一个动力是我博客上一个评论。我贴出了一手牌,我在9s-7d-3s-Ah-Kd的牌面拿着JJ,我对两位玩家没位置。根据到目前为止的行动,我比两位对手都更有机会拿着同花。底池有$655,有效筹码接近$5000,我问读者他们认为最好的打法是什么。 一条评论说过牌“明显”是安全的打法,但我不觉得有多明显。我估计自己当时有20%的机会拿着最好的牌。不过我应该会对下注弃牌,所以我认为自己在摊牌时赢不了那么多。不过如果我读到两位对手都没同花是正确的话,那么大的下注几乎总能成功。如果几乎不会输的话,那诈唬就没那么高风险了,而过牌则会导致我大部分时候都输掉。 我认为,最真实的风险是我的读牌可能错了。如果有人确实有同花,或有人拒绝对大的下注弃掉更弱的牌,那么我不仅会输掉底池,还会输掉我的诈唬。 不过每当你打扑克时,你都要面对这个风险。如果你不敢用桌上的钱支持自己的读牌的话,那你桌上的钱就太多了。 还有一种替代打法就是只能通过比对手拿到更好牌来获胜了,但这个策略也是很有风险的。 - 0
- 0
- 0
- 0

加载中...